深浦藥品 台灣中藥專家
搜尋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亙 古 三 千 年,中 藥 起 源 和 科 學 演 進

中藥及中藥書

中藥學起源很早,若不論藥物的傳說時代,以文字始有記載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一千多年的西周時代(西元前1066~771年)的《周禮.天官》已有醫官1「掌醫之政令,聚毒藥以供醫事」,這是最早提及「藥」供醫事的記錄,直至第一本中藥學專著《神農本草經》成書之前,部份藥物也有散見於《詩經》、《山海經》、先秦各諸子書等,不少藥物如芍藥、車前草、益母草等沿用至今,自周朝以降直至秦漢之際,藥學已具有相當規模。

▋第一本中藥學專書-《神農本草經》

《神農本草經》是目前現存最早的一本中藥學專書,作者未詳,約成書於東漢末期(公元二世紀),原書已佚失,現存的各種版本,乃係經明清以來學者之考訂、輯佚,整理而成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分為上品、中品、下品三品,載錄藥物365種,是漢以前藥學知識和經驗的總結。

▋西元五世紀,南朝宋、梁時期:已有藥物炮炙學《炮炙論》

隨著時代演變,醫家所用藥物也有增長,並對各種生藥學的形態、生態條件,及相關的土壤、氣候條件、藥物加工炮製等予以注意,在南朝劉宋時期,有一位藥學家雷斅著有《炮炙論》,其中敘述各種藥物通過適當的炮炙,可以提高藥效,減輕毒性或烈性。

▋唐代本草藥學隨日本大化革新傳日本

時至唐代,由於海內外更頻繁地在經濟、文化上的交流,自海外也輸入了不少藥材品種,進而豐富了中藥學,西元659年時,唐顯慶四年頒行了由李勣、蘇敬等主持編纂的《新修本草》(亦稱《唐本草》),收載藥物共844種,並增加了藥物圖譜,附以文字說明,此圖文並照的方式,開創了世界藥學著作的先例,對後世藥學也有深遠影響,此書更於西元731年即傳入日本,日本古書《延喜式》記載:「凡醫生皆讀蘇敬《新修本草》。」

▋孟詵《食療本草》

唐代食物藥的研究和整理,當以孟詵的《食療本草》作出了不小的貢獻,後世食療仍然在發展當中,元代忽思慧所著《飲膳正要》,便是飲食療法的專著,除了記錄不少回、蒙民族的食療方藥,還記載了浸製藥酒的工藝,食療隨著時代演進便不斷擴增,時至今日,書市上還有許多食療藥膳的書籍不斷推陳出新,可見影響後世深遠。

▋明《本草綱目》

明代,李時珍以畢生精力,實地考查,歷時二十七年編成《本草綱目》此一中藥學鉅著,載藥1,892種,新增藥物374種,改繪藥圖、訂正錯誤,分為16綱、60類,綜合動物學、植物學、礦物、冶金學等學科知識。

▋清:《本草備要》、《要藥分劑》

《本草備要》為汪昂所編撰,取《本草綱目》,化博為約,僅載藥460種,論述詳盡,扼要實用,而此書亦作為民國中醫師檢定、中醫師特考之指定用書。

《要藥分劑》為沈金鰲所編寫,書成於西元1773年,該書以十劑分類:宣、通、補、瀉、輕、重、滑、澀、燥、濕等十劑,共記載420種藥物,書中並記載了前人的藥學專著中的有關論述。

▋中西藥各有特色,不用比較

中藥學源遠流長,學問浩瀚博大,數千年以來,不僅作為疾病診療,民間也常以藥膳作為滋補食用,中藥學較之於西藥藥理學的來源、表述方式不同,中藥學的藥材都取材自於自然界裡的植物、動物、礦物等,再經以適當方式炮製,而西藥是在實驗室裡經由研究提取或合成成分,再經由動物試驗、人體試驗等階段,中西藥各有特色,不能等同而論。

醫學之父希克波拉底不也嘗言:「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,你的藥物就是你的食物」。

期使在2015年屠呦呦以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之後,中藥能撥雲見日,大放異彩,目前國際上醫藥也正朝往植物新藥的領域開拓,中藥可望在此新領域裡注入新的貢獻。


註釋:

1.《周禮·天官·醫師》「掌醫之政令,聚毒藥以供醫事。」〈鄭註〉毒藥,藥之辛苦者,藥之物恆多毒。


參考資料:(出版年份的表示依該書版權頁之揭示)

1.《中藥學》,凌一揆主編,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授權,知音出版社出版,中華民國104年3月

2.《中國醫學史》,甄志亞主編,知音出版社出版,中華民國89年10月

3.《中藥材輕百科-現代版本草綱目》,臧堃堂,中信出版社授權,山岳文化出版,2005年6月

更多文章

您的購物袋

您將離開台灣深浦官網,前往深浦國際購物網站,該網站能為居住海外的您提供便利性的購物服務。

You are now leaving Sheng-pu Website (Taiwan) to our Sheng-pu Website (United States/International). This website is only accessible for our customers outside of Taiwan.